关注凯发体育手机开户
凯发体育手机开户 > 湖北新闻

【战贫群英谱】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世伟-凯发体育手机开户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7日10:16 来源: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湖北省81个先进个人和60个先进集体获奖。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世伟:

襄阳市委常委、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

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赛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无比激动,倍感光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属于全县日夜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张世伟激动地说。

保康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以赴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在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排名第一。

“全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尤其是发扬脱贫攻坚24字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张世伟表示,脱贫摘帽后,保康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实施主导产业、饮水安全等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强弱项补短板建设。作为新生活与新奋斗的起点,保康将围绕产业政策、基础设施等重点工作,跑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相关新闻>>

荆山深处开新篇

——保康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莽莽荆山,横亘鄂西北。荆山孕育了秀美雄峻的大山,也留下楚国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足迹。

地处荆山腹地的保康县,28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气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3.6%下降到0.06%,摘掉了深度贫困县的帽子,写下了奋斗不息、以启山林的新篇章。

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全域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夯实产业扶贫根基

“山有千丈高,地无一亩平”。马桥镇黄龙观村地处半山腰,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核桃成了家家户户的“金疙瘩”。指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核桃树,村民王祖亮兴奋地说:“住在这山里头,空气好,身体好,收入也不比城里差。”

是什么力量让核桃叩开了致富的大门?黄龙观村党支部书记章祖良道出了其中缘由:“我们有的是良好的生态和广阔的山场,靠山吃山,新办了一家稳赚不赔的资源开发型企业,实行全民入股,带动核桃产业发展,将其中的50%收益分配给全体村民,让人人持股、户户赚钱。”

黄龙观村抢抓政策机遇,建设核桃基地3750亩,抢注了“龙观”牌商标,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辐射带动全村140多个农户发展核桃产业,致力打造“中国山区核桃第一村”。

小小蓝莓果,在过渡湾镇茶庵村是家家户户眼里的“蓝精灵”。“我们家有6亩地,全部流转给蓝莓基地种植蓝莓。”54岁的付春梅是茶庵村贫困群众,除了管理流转给蓝莓基地的土地,她还在基地干活,采摘蓝莓以及除草施肥,每年在这里的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

该村试种蓝莓300亩取得成功后,便成立了超惠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 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网罗贫困户发展蓝莓。如今的茶庵村已发展成为蓝莓专业村。

茶庵村贫困群众李绍清就是其中的一个农民工。“现在咱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蓝莓给咱带来22000元左右的年收入……”李绍清喜滋滋地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设蓝莓基地以来,一家人整地、积肥、栽苗、除草、抗旱、采摘、修枝等收入已有十几万元。

保康把蓝莓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坚持做到有机种植。目前,已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过渡湾镇茶庵村,后坪横冲药材场,歇马镇百峰村、白竹村发展蓝莓基地5000亩。

基地植被都是原生态的,每株蓝莓树都是当地农民用收集的松针土(松针腐熟后与土壤混合的产物)栽种,并且均采用人工除草、除虫、修枝、采摘,这里的果实和土壤从未接触过化肥、农药。“一年活苗,两年长茎,三年挂果,五年遍地收黄金。”这是蓝莓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在襄阳佰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以超说,按照当初规划,公司将在全县建立200个蓝莓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发展蓝莓5至10亩,扶持建设4个蓝莓种植专业村,并以此为试点,发展农民联营种植面积1万亩,可以网罗农户3000户。

目前,全县蓝莓产业链条已趋于完备,公司申报的“襄阳保康高山有机蓝莓”地理商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提供了支撑,保康全域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了一批扶贫拳头产业,涌现出一大批旅游新村、茶叶专业村、核桃专业村、蓝莓专业村和蔬菜专业村。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1081家,特色产业基地突破80万亩。

高山打出“幸福水”

破解喀斯特地貌地区饮水世界性难题

2020年初秋时节,走进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蜿蜒的公路在荆山间若隐若现,白墙黛瓦,如诗般的田园意境,让人宛若穿行在仙境。村支书赵祥华捧出一杯清茶,眼角却闪烁着泪花,土生土长的他深深地明白,这一口热茶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地处鄂西北深山腹地的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溶洞暗河遍布,难以涵养水分,人畜饮水异常艰难。

在马良镇断缰、两峪乡芭桃、店垭镇天星等片区,缺水情况更为严重,水源完全依赖天降雨雪。“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从没水吃,到吃远水、脏水、雨雪水,千百年来,山区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可谓一把辛酸泪。

农村安全饮水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而破解喀斯特地貌地区安全饮水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可谓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保康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围绕水质达标率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85%以上、贫困户自来水全覆盖的总体目标,抽调、聘请精兵强将,组建9个工作专班奔赴一线。“喀斯特地貌地区是无法打出水来的。”当地干部群众多年来一直这么认为。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受磷矿矿井能钻探出水的启发,保康决定要试一试。

受聘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随后进驻赵家山村,一场深井取水攻坚战全面打响。

2017年3月,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专家在经过数十次勘测后,终于在赵家山村郝家冲探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的基本走向。

4月3日,当60根合金钻头连成的360米“神针”插入地下350米时,一股清泉汩汩流出;4月12日,当打到483米深时,出水量达到了100多立方米。经对水质进行鉴定,专家团队宣布,“地下水可作为自来水源,可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

当天,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庆祝机井成功打出深井水。

78岁的村民杨德新瘫痪在床,已经10年没出过家门,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硬是让家人用三轮车载着他来到打井现场,亲眼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为确保井水入户,该村依托水井新建了占地850平方米的赵家山水厂,配套建设200立方米储水池,购置降氟、消毒设备,安装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实现水厂无人化值守和自动化控制。

目前,赵家山水厂日出水量可达200立方米,井水通过管道送到村里的每家每户,千百年来困扰赵家山群众饮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在经过科学论证后,专家团队一致认为,类似赵家山村这样的喀斯特地区,均有望通过钻探深井的办法破解吃水难题。

2018年1月中旬,马良镇漆园村,容积200立方的水厂闸阀打开瞬间,汩汩清流涌入饮水管道,周边7个村3446人告别吃水难,当地村民奔走相告。

这是保康推广“赵家山模式”的一个缩影。

经过近3年的努力,保康县累计投资1.7亿元,彻底解决了19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如今,在保康县,供水池点星罗棋布,供水管网纵横交错,“幸福水”流入千家万户。

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

形成“万众一心战脱贫”的生动局面

“没有村干部带路,我到每一家贫困户去也不会走错。”县妇联驻云溪沟村第一书记郝兴华拿着一张自己绘制的贫困户路线图高兴地说。

云溪沟村辖7个村民小组,有177户共7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00人。回首当初,郝兴华为了更快熟悉云溪沟的村情民意,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一户一户认门,收集村情民意,每到一户,他都将该户的基本情况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家每户的基础信息、脱贫时间,还有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主要帮扶措施等,都记录在他的扶贫日志上。在经过一次大走访后,他开始动手绘制一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住址示意图,勾勒出云溪沟村的主要地形和道路,村里主要线路和地势地形。该图以进云溪沟村沟口为起点,以沿线道路为轴线,将贫困户居住地标注清楚。白天深入农户走访调查,夜深人静时,他又将当天走访过的贫困户一一标出,就这样整个村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2个月后,他已熟知36户贫困户的位置,这张小小的地图似乎没有了用处,但每次到贫困户家里走访,他照样随身带着它。渐渐地,地图上又添加了每一户的愿望和诉求:哪家住的是危房,想要换房;哪家小孩儿读书需要补贴;哪家有残疾人或重病患者需要救助;哪家缺粮少衣;哪家想要发展产业……由此这方寸地图又变成每一个贫困户的愿望清单,根据这份愿望清单,他一一帮助解决。

盛夏时节,走在马桥镇周湾村的乡间小路上,路两边,荷叶已铺满田间,荷花还未开,在荷叶上面洒点水,水就像珍珠一样在荷叶上跳舞,叶面出污泥而不染,怎么看都觉着不够,老乡说,村里莲藕脆生好吃,不愁销路。沿着盘山硬化公路,来到周湾村后山二组枇杷基地,金黄色的枇杷果已经挂满枝头。

站在枇杷园旁,县检察院驻马桥镇周湾村工作队长李吉明自信地笑着说:“枇杷园虽然不大,但能使村集体收入真金白银,村民能务工挣钱。当初程谦国副检察长和我们刚来的时候,村民议论我们,是来混吃混喝的,现在已经接受并信任我们了,一些老乡还经常把园子里的蔬菜塞给我们吃。”

在入户走访的路上,李吉明碰到正往山上赶着十几只山羊的陈道学,他腰里别着弯刀,一手拿着羊鞭,在青山掩映间,碧绿稻田,齐腰的高粱,随风摇曳的荷叶,此刻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在面前呈现。“陈道学身体不算好,是靠勤劳养殖脱贫的,每年产业加其他能挣3万多元。他一家三口人,妻子因腿受伤成了残疾,38岁的儿子因智力问题无法独立生活。”驻村工作队看到他家里的困难,急在心里,一方面鼓励他增强信心,发展养殖业;另一方面耐心向他讲解养殖技术,并帮助他买种羊、卖成品羊。“陈道学两口子非常勤劳,今年5只羊卖了6000多块,部分苍术也收了回来,各类奖补政策也已经发放到位,他家经济来源现在比较稳定,生活逐步改善。”李吉明动情地说。“现在呢,我们村里发展了莲藕产业80余亩,新建了枇杷基地45亩,2019年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村民们都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硬化公路直到家家户户门前,一、四组两个小组已通上了高压线。”村支书张世培微笑着说,“县检察院这六七年可是出了大气力,帮助村里发展产业、硬化公路,跑项目、搞建设,全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保康县337个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7021名党员干部全心投入、日夜奋战,形成了“万众一心战脱贫”的生动局面。保康人民正以楚先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奋斗精神,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襄阳晚报特约记者 都正阳 特约通讯员 杨邹 全媒体记者 唐中平)

【责任编辑:李中天】

凯发体育手机开户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 - -

- -

凯发体育手机开户的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